长沙古玩市场-湖南古玩网重新升级上线【敬请收藏】
    0

    古代青铜器巧辨真伪

    2018.05.18 | 古玩网 | 239次围观

          青铜器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就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媲美,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主要原因。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铜器历史悠久,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从铭文上入手

        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方法是另外做一块铭文范镶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有的嵌得较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青铜器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画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出现整篇刻上去的铭文,原刻的文字是当青铜器脱范不久刻上去的,因古时无钢刀,就用小轮子在铜器上琢磨出来,所以字体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无刀痕。宋代以后人们在很多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作伪铭纹,作伪铭纹是用刀刻的,一笔要刻上好几刀,往往会留下刀刃的痕迹。

        鉴定铭文真伪,除仔细观察原铭文附近有无改凿、改刻以致字体不一、表面高低不平、补上伪锈等痕迹外,还可以从铭文的铸造方法来鉴定。后刻的铭文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四招巧辨真假青铜器

        关于青铜器的鉴定,过去古董行当总结出一套顺口溜:先看形,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察,铜质是关卡。如何正确地识别铜器呢?具体来说有四招:

        第一招:闻味、手搓。真正的千年古铜无论传世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出土生坑品稍带土腥味,但因千年以上的土层与铜器的氧化物已牢结一体,青铜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基本被吸收,如仔细闻辨似乎有一种接近甜味的感觉。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不太卫生,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摩,待搓得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新货则有酸、呛之气。

        第二招:看锈色。1.疙瘩锈可疑:疙瘩锈色深浅不一,成较均匀的小块状布于器物之某一部位,虽不能将有疙瘩锈的器物一概视为赝品,但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乳胶所作的假锈,多呈此状。2.粉绿色锈可疑:粉绿色锈多为浮锈,除特殊环境如土层潮湿、过分接近地表等原因,少数真器有此情况外,一般粉锈多为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有的真器出土后保管条件不好,染上有害锈也偶尔呈粉绿色,对此,购藏青铜器时应进行明辨,以防上当。3.单一锈色可疑:一件历经千年的青铜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斑斓可人。正像宋元时期的古画一样,虽总的基调色彩因陈旧显得单一,但观其细部色彩也是各有千秋,感觉和谐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刺目,就是一枚小小的秦汉时期的青铜带钩,也可体现出这种特色。凡锈色过分单一、缺乏变化与对比,通体硬绿锈者,一般都是速成的赝品。

        第三招:辨声.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声音较低沉短促。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这样做虽然消除了亮音,但却呈现出破裂之音。

        第四招:细察材质。作伪者为了省事,常用新铜(黄铜)制作赝品,选好材料后涂以假锈色包浆,或腐蚀后埋入地下,使人看不出器物材质。购藏者可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如发现有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学习更多瓷器鉴定知识请记住本站网址:www.shiqiangyuan.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湖南古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或源自网络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