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别青铜器
青铜器的器型独特、纹饰精美、铭文典雅,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我国铜器种类繁多,喜欢收藏铜器自古有之,历代仿古作伪以牟取暴利。在今天“收藏热”日渐升温,铜器的价挌一路狂涨,境外的青铜器正在不断地回流,古玩收藏已经由一种业余爱好逐渐转变成为一项人们投资理财的庞大产业。而另一方面,受金钱的驱使,盗墓日渐猖獗,铜器造假、贩假明目张胆,古玩市场假货泛滥,使鉴定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铜器鉴定有很多老前辈都作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现今的鉴定工作仍然有效。故宫博物院的王文昶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对古董行当在长期鉴定铜器的实际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经验归纳为:“先看型,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查,锈斑、地子是关卡。”先看型,就是先看器物的造型,因不同时代所造的器物都有它时代特征。后看花,即观察花纹,每个时代都有它主要纹饰,与造型是相辅相成的。拿到手里看底下,即细看底下所留范线、铸疣、垫片、铸补和网纹等。紧睁眼,慢开口,即先看后说,经过分析后加以判断。铭文要细察,即铭文一般有固定方位,也有个别例外,有厚锈覆盖铭文而影响判断。锈斑、地子是关卡,是辨伪的关键,即铜器锈斑、底子是年久氧化而成,真锈分层次和有断面,地子有光译,假锈则相反。铸花上窄下宽,留有范瘤及碎裂纹者必真,同样,铸造铭纹有范痕,原来的氧化层未动者必为真器。相反,有假锈、假地、缺少氧化层或破坏者,就是假器。这些对我们今天鉴定铜器的真伪仍然有着很大参考价值。
铜器修复专家也参与鉴定工作。现在铜器修复、复制人员从事铜器鉴定的南有王金潮、北有贾文忠。这俩位在长期工作中,“修复成就了鉴定的眼力,同时鉴定亦提升了修复的水平”,成为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实战经验的专家。南京博物院的王金潮先生从事文物修复、复制的工作四十余年,结合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国青铜器在铸造工艺特点、适用状况及历史发展阶段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为中国青铜器的鉴定提出了明确可靠的依据。他通过试验提出“曾侯乙尊盘镂空钸件为中空泥范铸造”的论点;并用古代工艺技术成功复制中国最大、最重及制作最高水平的司母戊鼎(图1)而闻名于世。他认为铜器鉴定方法很多,各有侧重不同。新的研究成果很快地被仿伪者所利用,唯古代工艺技术至今还没有人伪。正因为古今制作工艺不同,使用此方法鉴定铜器,使许多仿伪品都栽在他的眼下。中国农业博物馆的贾文忠先生出生在文物修复世家,其父贾玉波是清朝著名的铜器修复行业“古铜张”的再传弟子,他参与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民间寻宝,非常了解目前市场上铜器的造假的情况,指出当前造假方法屈出不穷,并动用了高科技手段,让很多专家都难断是非。有些仿品是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仿制的,专家对专家,其两者的高度也在不时交换,就看谁更高一筹。原来仿制不出来的红斑绿锈、蓝锈、水锈,现在都能做。甚至连红斑绿锈中的结晶也能做得相当逼真。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假的终究是假的,总有露出破绽的地方,看得多了,仔细观察就明白。在铜器辨伪工作中要善于多观察、多比较,善于总结经验与规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鉴识能力
铜器鉴定要与时俱进。我国的铜器鉴定专家有王文昶、程长新、马承源、陈佩芬、杜迺松等均对铜器鉴定与辨伪的基本方法均做过总结,是长期实践的成果。其了解、掌握这些方法对鉴定铜器的真伪必有所裨益。当今造假技术不断升级,鉴定水平也要不断提高。现综合众家认识,结合实践,慧眼识别青铜器,对收藏者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招一:看铜质、掂重量
从铜器口、底、耳、足部观察外露铜质鉴别真伪。古代铜器一般是青铜,若露出的铜质,年代一定晚于商周。都是青铜器,朝代不同铜质就不一样。一般“夏粗、商细、周腻”是比较而说的,铜质清莹不杂。三代铜器质纯净,极少有砂粒等杂质,其底子发青或发灰黄色。若器物表面呈不规则下凹的痕迹,并裂痕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被称为“碎裂璺”,此器必真。由于各代铜器所含合金成分不同,宋仿铜质颜色黄中泛红,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却为黄中透黄。见到底子闪白发红黄色的可要留心,有可能是“苏州造”仿铸的。有用黄铜者必是宋以后伪器。你可用高倍放大镜,通体仔细观察,发现黄色晶体状亮点,即可能为新铜所造
从铜器的重量上鉴别真伪: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宋代以后仿、伪器大增,比真器重。古代铜器已经数千年的腐蚀,铜质已糟朽,其重量比同样大小的伪器要轻得多,古玩行常说伪器有压手、手头沉特点
招二:看皮壳、辨锈色
锈色是真伪辨别关键之一。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致密,有金属光泽。铜锈一般可分几层,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铜锈的结晶斑多发生膨胀,会使底锈外翻,锈面上呈现褐、红、黑相间的凸斑。仰光侧视可见细碎晶体光闪,手摸有凸感。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其光泽显得柔顺、内敛,莹润而古朴,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表,色淡浮薄,结构松散,绿而无莹,缺润泽,就是伪锈。有三类铜锈可疑:(1)疙瘩锈:锈色深浅不一,呈较均匀的小块状,施于器物之某一部位,多为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树脂所做的假锈,多呈此状。(2)粉绿色锈:此锈多为浮锈,是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而真器多由内向外生成。(3)单一锈色:真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坚硬而有光泽,斑斓可人。凡锈色单一,没有层次和金属光泽,并且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
招三:看器型、观工艺
器型上辨伪: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商晚期、西周初期方鼎变长方形鼎,鼎足以圆柱状为主,也出现蹄足,反映各时代青铜器的器型是有一定之规的。其形状庄重,纹饰神秘,造型灵动大气几乎是构成它们气韵特征的统一的标准。伪器的器型往往形似而神不似或凭空臆造,造型及工艺细节刻画上呆板与生硬,在整体上却无法找到真器的神韵。
铸造工艺辨伪是目前鉴定铜器最有效方法之一。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法制作而成,一器一范,一般会留下范痕,铸疣等。特别是在耳、鋬、柱内,往往留有被焙烤呈红色或灰色的坚硬范土,在腹、底部位有较规律的垫片。器表光洁度好,纹饰纤毫可辨,器表很少有气温孔。若具有上述几种特点,必是春秋之前的器物。春秋中期以后逐步采用失蜡法铸造技术,其特点整体制模、整体铸造,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同时,耳、足、处还无范土,器型规整,纹饰、镂孔更佳。伪作铜器多用失蜡法或翻砂法,表面粗糙,有砂眼、缩孔等铸造缺陷。翻制的伪器,一般较真器壁厚,纹饰、铭文模糊,呆板无神。
招四:看纹饰、辨铭文
从纹饰上辨伪:范铸法一般纹饰槽口小里面大,出现对称纹饰有高低错位痕迹;失蜡法铸造花纹对称一致。夏末商中期,纹饰由简单的方格纹、绳纹、网纹开始,进而出现了兽面纹、涡纹、云雷纹、夔纹等,花纹为单层。商晚期纹饰出现繁荣,且华丽繁缛、工整细致,三层花纹为此时期的一大特点。有兽面纹、夔纹、蝉纹、涡纹等,纹饰多突起、对称,刻纹较深,胎厚。西周时期纹饰渐趋简单朴实,对称、中点的章法也少见,且纹面与器面平,极少用三层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纹饰多为单层,不对称,纹饰多蟠螭纹、鸟兽纹。战国末期多以宴乐纹、攻战和狩猎图案,同时出现一种错金镶银新工艺。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而有神韵。伪器纹饰有的是由真器上翻制的,但模糊、肥胖而没有精神;有的系錾刻,不仅破坏了器表,而且遗留有刀痕。伪器纹饰不仅呆板、软散,而且布局往往不合理,尤其到了边角之处交代不清。总之,真器纹饰的种类、结构和布局是有一定之规的,凡不符合规律者,则可能是伪作
从铭文上辨伪: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商中期开始出现铭文,大多4-5个字以象形文字居多,字体粗壮,商晚期铭文逐渐增多,一般在10个字左右,西周时期铭文增多,毛公鼎有铭文497字,字体规正端庄,两端平齐,错落有致,横竖成行。春秋时期铭文字体刚劲瘦长,出现了“鸟虫书”和错金铭文。战国时期铭文内容简单,字体纤细,字口浅。秦汉时期,铭文字体疏朗不正,笔道细浅。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较工整,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
商周的铭文是铸造出来的,并留有范痕,字口是口小底大,边角浑圆。到春秋晚期才出现刻铭。商周时期铸长篇铭文时是先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竖较规整。若发现商周器上铭文是刻成或腐蚀的必为伪器。春秋晚期、战国的刻铭与伪器上刻铭鉴别要点:真器铭文是铸成后不久刻的,刻铭是用做玉器的小轮子琢磨出来的,用放大镜能看到琢磨痕且字口光洁而不会有刀痕,原刻铭文字槽的锈色与器表统一。伪器铭文是用钢刀刻的,定会留有刀痕,后刻字槽的锈色与器表不一致。真铭的特点是自然流畅,生动有神,古朴有力。伪铭结构松散或拘谨,乃至错误、呆板、软弱,伪刻者字口是口大底小,并有道痕。腐蚀法制的伪铭,肥胖臃肿,字口深浅不一。辨识铭文是评判铜器价值的重要标准。
招五:闻味道、听声音
真器无论传世品或出土品,均无刺鼻的酸、臭、呛异味。新出土器物由于埋入土中几千年,土层与氧化物已牢固结一体,铜器本身和锈蚀的气息已被基本吸收。必带有一股土气味。若浇点热水再闻之,随水分蒸发能闻到土香味。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到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器则有酸、呛之气。
从声音上辨识:(1)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的声音较低沉短促。(2)破音可疑:有的作伪者为了模仿真器的“哑音”,有意将器物弄出裂痕,虽然消除了亮音,却听到破裂之音。
此外,在辨伪工作中,详细了解器物的出土情况与流传经过也是十分重要的,往往能为辨伪提供重要的线索
总之,铜器辨伪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我们需从多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在科技发达,使制假技术不断提高,这就更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一定要多学、多看,多感悟真品千变万化的气韵,多研究赝品千奇百怪的做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鉴定中处于主动,不致被仿、伪器迷惑,才能尽量避免失误。以上所述谨供参考,能对你的青铜器的收藏必有所得。
(学习更多青铜器鉴定知识请记住本站网址:www.shiqiangyuan.com)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湖南古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或源自网络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